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相机咨询 相机咨询

大米手机 评测_大米手机评测

佚名 2024-04-27 人已围观

简介大米手机评测_大米手机评测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大米手机评测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大米手机评测的话题。1.iQOONeo3这手机买来当主力机合不合适?2.看完这8家科技节目,秒变搞机小能手3.目前主流安卓

大米手机 评测_大米手机评测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大米手机 评测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大米手机 评测的话题。

1.iQOO Neo3这手机买来当主力机合不合适?

2.看完这8家科技节目, 秒变搞机小能手

3.目前主流安卓手机有什么差异性吗?

大米手机 评测_大米手机评测

iQOO Neo3这手机买来当主力机合不合适?

        iQOO Neo3这手机买来当主力机合不合适?

        题主问题的核心是的iQOOneo3这款手机买来当做主力机型合不合适?首先我觉得主力机型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是性能够强,这样使用起来才会更加流畅,而且不管是 游戏 ,还是说多程序运行的时候,可以流畅的切换。第二是主流的配置和功能,比如就拿今天来说双扬声器,高刷新率,包括大电池和极速快充,这些确实已经是手机的标配了。第三我觉得散热和拍照也要足够不错,至少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而且散热好,不仅仅手机发热减少,同时也会减少整体的功耗,让续航更加强势。第四个是品牌方面的因素,这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选择的品牌至少是口碑方面不错的,同时售后等等方面比较完善,因为至少我们要保证手机的质量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而且以防万一,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得到及时的维修。那么iQOOneo3是不是不具备笔者说的这几个条件呢?

        1.从性能角度来看iQOOneo3系列。

        从今天手机处理器的排行榜中,我们可以看到高通865处理器确实在安卓端算是顶级的存在,说实话随着智能手机出现,高通处理器就有开始被各个厂商使用,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这足以说明高通处理器的实力了,同时相比之下在安卓端他在ARM基础上魔改了CPU和GPU确实是麒麟包括联发科所不具备的优势。

        另外在高通865处理器这款处理器中,他使用了最新的A77架构方式,降低了功耗,同时GPU方面的表现再次领先,而且我在大米评测中看到了,对于 游戏 方面的测试,就连最新的麒麟9000系列,还是不如的,这足以说明在魔改后GPU方面高通的强势。

        同时在价格方面来说,最近双十一的价格已经来到了2000+的价格,在这个价位确实高通865处理器也是无敌的存在,毕竟这个价位的其他机型,大多说都是中端,即便是有联发科1000+,以及麒麟990的机型,但是性能也是在高通865处理器之下的。

        2.主流的配置和功能,iQOOneo3能否满足呢?

        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刷新率,实际刷新率我们都知道是提升了电子束扫描图像的频率,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滑动的时候,更加稳定,同时流畅度提升,以及在玩 游戏 的画面中可以防止掉帧,而这次iQOOneo3使用的是144HZ刷新率,确实可以说已经是同价位最强,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市场中搭载144HZ刷新率的手机,不管是同价位还是高端旗舰,确实寥寥无几。

        而这次搭载的LCD屏幕,虽然是国产。但是从客观条件来说够用,同时很多小伙伴反应的AMOLED屏幕,即便是现在各个厂商加入了DC调光的方式,但是还是有闪频的问题,而LCD屏幕是硬件DC调光的方式,所以长时间观看也不会感觉到不舒服,反而LCD屏幕成为了这款手机的加分项。

        本身做音乐出生的vivo手机,这次iQOO又是他的子品牌,所以不仅仅加入双音腔的真双扬声器,而且还有加入了独立的HIFI芯片,至少在这个价位的手机中,不管是红米,还是华为也好,确实双扬声器的机型是有的,但是要说独立的HIFI芯片,确实iQOOneo3是第一款。

        同时他4500mAh电池,确实续航不错,因为我个人使用过这款手机,当然现在给家人使用了,但是在我使用的那段时间,确实对于他的续航比较满意,即便是重度使用,也完全可以满足一天的需求,而44W的快充,充电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这个速度已经足够快了,另外他还有加入了NFC的功能。

        3.散热和拍照方面。

        我们知道一款手机要想全面,那就不仅仅要在功能和配置方面出色,同时也要满足拍照的需求,确实他这次使用的4800万像素镜头,还是老款去年的型号,但是有着高通865处理器的ISP优化方案,确实也有表现出来不俗的实力,同时借助vivo的拍照算法,夜景多帧合成的方式,广角,微距,人像,以及录制视频方面完全都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散热方面。这个我们实际都知道,手机发热不仅仅会加快电池的损耗,同时手机掉电也会更快,同时我们运行大型 游戏 的时候发热也会掉帧,所以这也是我们要求一款手机散热好的原因,而iQOOneo3确实采用了液冷散热的方式,以及包括石墨烯和多种材质的加持,不过我觉得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他成为KPL官方指定用机,作为专业的赛事,确实对于手机的发热和网络,以及稳定性有着严格的要求,确实这足以说明neo3的能力,当然这也是来自于iQOO网络方面的优化,麦克斯韦天线系统,双WIFI的加持,以及对于 游戏 方面多线程多核心的优化能力。

        4.来自于品牌的加持。

        我觉得这是iQOO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被人们接受最大的原因。因为vivo官方曾经说明了iQOO和vivo售后是一起的,同时在代工和凭空方面也是使用的同一套体系,所以我们确实对于他的质量放心,而且即便是出现问题,凭借vivo多年经验积累的线下优势,随处可见的售后以及覆盖了农村到城市,确实也会很方便。

总结和观点: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而我的想法只是代表了我个人的观点。因为我个人使用iQOO的机型已经有好几款了,至少在我的体验中,我觉得他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使用感受也非常不错,而且我之所以喜欢,也是经过多个方面的考量,就像我上面我对于他配置解析说明的一样。

        回答完毕

iQOO Neo3这手机的配置各方面还是不错的,实际的性能可以看看鲁大师的跑分数据。

        拍照不行,实话,我在用我知道,其他还可以。

        其实该机就算是正常价格入手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毕竟本身就是一款高性价比的手机,iQOO Neo 3在性能上可以说是在同价位里面出类拔萃的存在了,性能上该机搭载的骁龙865处理器,且还拥有144Hz高屏幕刷新率以及给力的续航和超快的充电速度,这些优势就已经相当诱人了。如果说能够拿到一个更大的优惠力度那么入手这机子基本上也没啥好问的了,搞一个就对了。当然了,前提是自己确实是需要更换新手机的情况下。就目前为止,iQOO的手机基本上在价格方面都是很亲民的,这也是他能够两年不到就那么火的原因之一。

看完这8家科技节目, 秒变搞机小能手

       2020年的骁龙865是高通最近几年最成功的旗舰SoC,同年的麒麟9000成为海思绝唱。随后2021年的骁龙888永久改变了安卓手机的散热配置,2022年的骁龙8 Gen 1更进一步,连用风扇主动散热的 游戏 手机都在继续升级散热。

        当年骁龙810机型并未大批量铺货,所以公众其实还是第一次感受到移动SoC的热情如火,这是安卓手机GPU性能飞涨的两年,但也是安卓CPU原地踏步的两年。

        下面故事概括就是一条条逻辑链:

       iPhone用户和非手机圈用户,可能并不了解为什么安卓阵营哀嚎了两年,我们按时间顺序理一下,究竟发生什么事。毕竟大家习惯了手机性能以每年20%-30%幅度增长的日子,但实际上安卓阵营已经出现性能体验原地踏步的情况了。

        故事从2020年底骁龙888发布说起。后者首发三星5nm工艺,也首发搭载arm首个真正的超大核架构Cortex-X1。骁龙888发布之前,微博大V数码闲聊站称骁龙888性能强,功耗低,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极客湾视频

        首发骁龙888的小米11在2021年元旦开卖,极客湾在1月6号的《骁龙888性能分析:翻车!》为骁龙888火热的一年拉开了序幕。骁龙888是否翻车,成为了2021年机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2017年的骁龙835日常功耗在3W的量级,随后的骁龙845、骁龙855、骁龙865功耗“稳步增长”,来到了5W到6W区间。而骁龙888的X1大核,单颗功耗就能跑到3.3W,CPU多核功耗从骁龙865的5.9W直接飙到7.8W。其GPU部分的功耗和能耗比曲线也不普通,以致于早期很多人都认为骁龙888的GPU只是在骁龙865的基础上继续超频并导致功耗偏高。

        因为骁龙888的功耗数据高得不正常,所以后来还出现了物理拆机,用“假电池排线”的物理方法强行测试功耗。虽然结果比软件测试功耗低2W,但整机功耗依然达到了10W级别,瞬时功耗迫近11W。

        功耗的上涨,导致在“交互化跑分软件”《原神》中,骁龙888机型都能轻松突破45度,部分极端机型可以冲到近50度。3C数码产品有48度的温度线,以防止用户被“低温烫伤”,所以骁龙888机型几乎都遭遇了屏幕强制降低亮度,系统锁帧等现象( 游戏 手机除外)。

        随后的事情,可能很多用户都有所听闻。天气转暖,先是大批用户反映骁龙888旗舰会有发热卡顿的问题,甚至会触发过热警告。随后一众厂商赶在夏天之前推送了降频固件,用限制性能输出的方法来降低发热,以压制骁龙888的热情。

        紧接着就是出现大批量“骁龙888降频后性能不如骁龙865”的反馈和不满。最惨的小米,一来是首发的骁龙888,二来是早期执行“为发烧而生”的积极调度策略,夏天出现了小米11因高温烧Wi-Fi的事件。虽然后续有相当良心的换机政策和机型改进,但一朝被蛇咬的小米,随后成为温控和频率控制最保守的厂商。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大家坦然接受了骁龙888的热情,甚至亲切地调侃“只有骁龙888还在冬季给我一丝温暖”。然后,骁龙8 Gen 1来了。

        大米评测数据

        一代新人胜旧人,称号也从“火龙”升级为“炎龙”。新的 X2大核,单核功耗刷新了骁龙888的纪录,从3.3W跃升到4W级别,新的A710大核也有2.1W(中核有3颗)。而新的Adreno GPU,在GFXBench曼哈顿3.0场景的功耗,也从骁龙888的8.2W跃升到10.9W。

        这是手机SoC 历史 上从未出现过的功耗成绩,CPU峰值和GPU峰值功耗双双突破10W,俨然是平板电脑,甚至是轻薄本级的功耗级别了。苹果M1和骁龙8 Gen 1,以不同的方式达成了各自的“PC级”标准。

        上一颗这么奔放的手机SoC还是2015年的骁龙810。但和7年前不同的是,现在的手机厂商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能短时间压住它的发热。骁龙8 Gen 1不羁的功耗表现,让包括三星在内的所有安卓厂商,都在发布会上强调自家的散热配置。“驯龙高手”从以前的调侃,变成所有安卓厂商的目标。

        再叠加现阶段国内部分32位应用的效率问题(骁龙8 Gen 1新架构中,8颗核心里只能3颗中核支持32位应用),加剧了老旧应用中的发热和卡顿问题。要知道,一年里对手机发热最为友好的冬春季节即将结束,对温度更加敏感的夏天就在眼前了。

        同样的发热问题,也出现在使用同款三星5nm/4nm工艺的Exynos 2100和Exynos 2200上(欧版韩版的三星Galaxy S21系列和欧版的S22系列)。后者是首个搭载AMD RDNA2 GPU的移动SoC,其不但GPU绝对性能没打过骁龙8 Gen 1和天玑9000,CPU部分也和骁龙8 Gen 1一样出现能耗比倒退。

        同一条时间线上,在用户饱受发热之苦的2021年12月,联发科发布了第一个真正超越高通的SoC——天玑9000。联发科在量产机开卖前3个月就把工程机拿给媒体进行测试的操作,也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

        台积电4nm、更有诚意的堆料、测试机上压倒性的CPU和能效比,都让大家期待值拉满。“干翻X通!天下人苦X通久矣”的欢呼声不绝于耳。最终万众期待的天玑9000,由OPPO Find X5 Pro天玑版PPT首发,由Redmi K50 Pro物理首发。

        联发科天玑9000量产机确实展现出碾压骁龙8 Gen 1的能耗比,但峰值功耗依然夸张,能耗比也不如工程机逆天。故有梗:联发科提前给测试机,是为了防止后续厂商调不好的时候赖芯片。至此,2022年3颗采用armv9新架构的新SoC,全部都在能耗比上“挂彩”。

        还有一个小插曲。2021年的三星Galaxy S21 Ultra、一加9 Pro和OPPO Find X3系列等安卓旗舰搭载了更加省电的LTPO屏幕(可以动态调整屏幕刷新率的省电技术),而2022年旗舰更是大批量搭载更加省电的LTPO 2.0屏幕。这2代LTPO屏幕恰巧遇上骁龙888和骁龙8 Gen 1,它们省下的电根本不够SoC吃,故有“关于纳智捷发动机油老虎厂家去拼命优化轮胎省油的那些事儿”的梗。

       “热”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CPU性能也原地踏步。这里涉及能耗比(性能和功耗的比值)和热承载的概念:

        骁龙8 Gen 1的CPU性能和骁龙888并没实质性提升。另外要注意,骁龙888的X1大核是2.8GHz的,而骁龙8 Gen 1的X2大核的3.0GHz的,同频率下的性能甚至还反向升级了。功耗增长,性能不涨,能效比那日常效果怎么样呢?

        摆在厂商面前的选择有两个:放开骁龙8 Gen 1跑,续航和发热受累。或控制频率,保住续航和发热。从结果上看,所有厂商都选了后者。导致新骁龙8只有在GeekBench、GFXBench、3DMakr等极少数跑分应用能火力全开。

        从2018年的骁龙845开始,安卓旗舰SoC的最高频只会在应用开启和信息加载等重负载场景出现,部分骁龙888机型在2021年夏天采用全局降频的调度,开启应用也无法调用最高频率。而到骁龙8 Gen 1这一代,除 游戏 手机和moto,已经没有国产厂商敢在日常开放最高频率。这是骁龙8 Gen 1旗舰的日常流畅度还赢不了骁龙888直接原因(即便是天玑9000的Redmi K50 Pro也得开性能模式才能冲到最高频,日常流畅度也无法和下面提到的天玑8100拉开差距)

        跑分性能和日常性能的巨大差异,让今年 “跑分作弊”的问题愈发明显。跑分白名单是存在多年的设定,锤子手机时期的罗永浩就炮轰过安卓平台的跑分白名单问题:手机遇到跑分软件就疯跑,日常使用却降频卡顿。

        但今年骁龙8 Gen 1在跑分和日常调度上的差距之大,确实也是史无前例的,进一步促进了“跑分无用论”,冲击到跑分工具的信任基础:跑分那么高,不还是卡?

        三星因跑分作弊被GeekBench除名

        但跑分平台才是最着急的那个,著名跑分平台GeekBench多年来一直有声讨跑分白名单的操作,三星、华为、一加、小米都是被炮轰的常客。

        大米评测数据

        那骁龙8 Gen 1日常调度下有多少性能呢?通过修改跑分工具的APK包名,让GeekBench伪装成普通应用绕开系统白名单,结果除开之前被除名的三星S22系列,小米、iQOO、真我、一加和系列都有明显的性能下降。

        调度最保守的小米12 Pro,多核成绩下降12%,是早期骁龙865级别(对的,安卓CPU性能2年涨12%,而且只能在跑分白名单里);单核成绩下降35%,低于中端的骁龙778G。卢伟冰在K50电竞版发布会上说“破芯片”的梗,一定程度也得和严格的温控和频率调节有关。

        不过热归热,必须承认骁龙8 Gen 1的GPU性能进步巨大,暴涨50%以上,其GPU能耗比还是高于骁龙888的。这两年来,无论是高通的Adreno,还是三星、联发科等使用ARM公版Mali架构的GPU,都有巨大的性能进步。例如,骁龙888的GPU有35%的提升,然后骁龙8 Gen 1的GPU又提升50%,一举把前两年被苹果A13/A14拉开的差距追了回来。

        但遗憾的是,移动平台还没有能完全利用这批GPU性能的重要应用出现,《原神》等主流 游戏 的瓶颈一直都在CPU上,移动GPU的性能却在持续溢出。而GPU规模的增长,让其中低负载的功耗依然可观。在机身只能承载6W功耗的情况下,GPU和GPU“抢功耗”的情况非常明显,加剧了CPU的降频。

        面对热情的芯片,手机厂商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致的“联合优化”:降亮度、锁帧、降分辨率。而且这三板斧还从《原神》波及到负载不算高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上,这样是“盛况”同样是 历史 上从未出现过的。

        以前也有降低 游戏 渲染分辨率的设定(某GPU Tubro),厂商可以获得发布会上一条条笔直的 游戏 帧率曲线,并能有效降低 游戏 发热。红魔和黑鲨的骁龙8 Gen 1 游戏 旗舰还能对perfdog的帧率曲线进行“补帧”,做到真正的直线,从而让测试工具失去检测实际帧率的效果。

        但降分辨率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顾名思义,就是画面糊了。但惨痛的现实是,厂商后期OTA或用户自行破解画面限制后,发现骁龙8 Gen 1旗舰的 游戏 体验依然赢不了2两年前的骁龙865(类比梗:不明白为什么有的家长会支持禁网络 游戏 ,这样别人不就发现你孩子没出息其实是因为笨了吗)。

        现在安卓阵营的情况:好消息是骁龙865还能再战,坏消息也是骁龙865还能再战。形成了“骁龙870倒挂骁龙888,而骁龙888又倒挂骁龙8 Gen 1”的奇景。

        联发科这边也出现了倒挂:22年3月刚发布的天玑8100,用着老一代的台积电5nm和老一代的A78架构,展现出 历史 最强的能耗比,在《原神》等大型 游戏 测试中,亲手把天玑9000击败,成为物理意义上的“年度”旗舰。天玑8100:高通870!接受我的挑战吧! 然后骁龙8 Gen 1和天玑9000应声倒下。

       两代骁龙的热情原因,大家第一个怀疑的就是三星的5nm和4nm工艺。除了代工骁龙888和骁龙8 Gen 1,三星也用相同的工艺做了同样“火热”的Exynos 2100/2200,并为Google自研的Tensor(唯一搭载双X1超大核的SoC)代工。除了相似的工艺和架构,“热情”就是它们最大的共同点。

        半导体的晶体管密度,是衡量工艺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相同情况下,制程越先进,发热越低。芯片能用同等功耗输出更强的性能,或用更低功耗做到相同的性能。

        根据Wikichip数据,三星5nm工艺节点的晶体管密度只有126.7MTr/mm2,4nm LPE是145.8MTr/mm2。但台积电上一代的5nm工艺就已经有171.3MTr/mm2,甚至台积电的N7P工艺都有113.9MTr/mm2。制程数字上,大家是齐头并进,但实际晶体管密度却有1到2代的代差。

        如果仅仅只有制程的拖累,骁龙8 Gen 1或许不至于这么惨。今年的状况,是三星工艺和ARM新架构的“强强联手”的结果。

        今年安卓阵营遇到了ARM推出amrv8十年后的第一次重大指令集更新——armv9。骁龙8 Gen 1、天玑9000、Exynos 2200三大产品都换成了X2+A710+A510架构。除去超大核X2的性能原地踏步,大核A710的能耗比也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而最应该提高能耗比的A510小核,只是续接了前代A55小核的能耗曲线,性能更强但功耗也更大,导致芯片低负载功耗也上涨了。

        架构升级反而导致实际性能倒退的事情,7年前还发生过一次。那是遥远的2015年。那一年,“火龙”的名号还属于骁龙810。

        当年的情况是,苹果在2013年出其不意地发布了首颗64位移动处理器——苹果A7。次年,高通用台积电20nm,在骁龙810上“强行使用”ARM的首个64位架构A57。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骁龙808被迫成为“代理旗舰”,主流厂商跳过骁龙810,造成当年部分国产旗舰的断档。那一年也是三星唯一一年,没同时使用骁龙和自家Exynos芯片,那年的Galaxy S6系列和Galaxy Note5都只有Exynos 7420版本。

        更雪上加霜的是,armv9架构中的X2和A510不再支持32位APP,国内大量“坚持”32位的落后APP只能在3颗A710大核上运行,造成了“3核有难、5核围观”的窘况。A710大核拉升了CPU的电压,导致性能低,但功耗却不低。

        移动智能终端生态联盟4月6日公告

        国内还有大量32位APP,甚至国产手机系统中部分自带APP都还是32位的。在骁龙8 Gen 1发布3个月后,OPPO、vivo、小米、应用宝和百度,终于在4月联手宣布不再允许单独上架32位APP,算是从根源上促进了国内APP的64位化。

        而作为对比,苹果iOS在2015年就要求App Store内任何应用更新都必须包含64位版本,到2017年的iOS 11就强制禁用了32位应用。回过头来看,ARM为了中国国情,特意在A710上保留32位APP的支持,还真不知道算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另外提一嘴ARM公司的插曲,英伟达在2020年9月和软银达成收购ARM的协议,在2022年2月宣布收购失败,随后软银宣布将在2023年推动ARM上市。时间上的“巧合”,让大家调侃ARM新架构不行,是因为“ARM忙着被收购,没心思搞架构”,但ARM公版架构的前景才是更加让人担忧的。ARM为备战IPO准备全球裁员12%-15%,CPU架构被苹果越抛越远,这是内忧。而外患自然是合作伙伴的“叛逃”。

        在苹果全平台转向ARM平台的2年间,M1、M1 Pro、M1 Max、M1 Ultra轮番刷新大家对ARM阵营的认知。这和ARM官方架构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并证明ARM指令集也是可以做高性能产品的。而实际上高通也不是成心“挤牙膏”,高通在2021年1月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芯片设计公司Nuvia,后者由三位从苹果离职的芯片专家创立。当中的Gerard Williams主持设计了苹果A13和之前的CPU,其也可能参与了A14和M1系列芯片的设计。所以外界普遍猜测,高通将会回到全自研架构。

        PS:高通骁龙在2007开始就是自研架构,在2016年的骁龙835放弃了自研架构,开始以ARM公版架构为基础做魔改。而三星Exynos则是在2016年的Exynos 8890开始用自研的猫鼬大核架构,坚持到2020年的Exynos 990(第五代猫鼬M5),在2021年重归ARM公版怀抱。

       2017年之前,国产旗舰的最大优点就是良心顶级+骁龙芯片。而这两年,国产旗舰的最大遗憾成了芯片。芯片好的手机不一定好,但芯片差的手机绝对差。任你屏幕、续航、充电、相机的外围堆料配置有多强,只要芯片差,那就是短板在漏水的木桶。

        普罗大众从未如此深刻地体会到SoC芯片对手机的重要性。大家习惯了SoC是会不断进步(最起码不至于会倒退)。正如网友所说:2017年的骁龙835那会,按照处理器买手机的人,在网上被喷得一无是处。而到了2022年,所有人都按照处理器型号来买手机。

        “安迪比尔定律”从未失效,新芯片提供的性能都会被新的软件吃掉。就算这两年安卓平台的CPU性能原地踏步,甚至有所倒退的情况下,国内软件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QQ都已经内置虚幻引擎成为真正的“国产3A大作”,微信、淘宝们也从未停止新增“趣味”功能的脚步。而比“老旗舰因新版APP而变慢”更惨的是“新旗舰流畅度还赢不了老旗舰”。

       “当苹果拿2个M1 Max合在一起,并给显示器上A13的时候,华为只能从仓库里找1年半前切割好的晶元,一次一次的屏蔽下去以苟延残喘”。

        华为受到禁令影响,麒麟9000成为绝唱,这是不幸,但这个时机却是不幸中的万幸。华为遇上了安卓阵营“丢失的2年”:麒麟9000用了非常争气的A77架构,它后面就是骁龙888用的X1和挤牙膏用的A78架构,再过了一年是骁龙8 Gen 1上的X2+A710+A510。

        而鸿蒙起步时的Android 10,同样是瓶颈前的一代。随后的Android 11和Android 12,其他国产系统可是吃了不少苦头。而和华为的运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魅族:联发科遇上了最好的魅族,魅族错过了最好的联发科。

        放大到行业层面,2020到2022是国产旗舰冲高端的关键时间。华为让出高端空间的2年,国产旗舰进步巨大,大家用上了2K屏幕、充电以倍数秒杀苹果和三星、国产系统白花齐放、甚至拍照水平都已经不把iPhone放在眼内(当然,视频还是iPhone最强)。可以说,国产厂商把能把握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但结果遇上了2021年的骁龙888和今年的骁龙8 Gen 1。

        我们看到的是海思在最风光最强盛的时候“被急流勇退”,我们心中的海思只有可惜,但绝不算可怜。以致网友调侃“高通这公司能处,麒麟被制裁它是真的会等,也真会激励发哥变强”,大家还以为是高通在帮华为拖住其他安卓厂商。而苹果看着安卓阵营内斗,库克含泪收割高端市场。

        Counterpoint数据

        在三星已成摆设的国内市场,只有苹果一个物理对手,其他品牌接不住华为放出的高端市场,这是个值得中国人铭记的耻辱:2021年,中国高端手机占比(售价>600美元),从2020年的44.6%下降到36.5%,全部安卓加起来都赢不了iPhone。截止4月6日,作为这批国产旗舰的门面,小米12系列首月销量是前代的41%。这里有疫情的影响,但芯片要背负多少责任?就得由大家自行判断了。

        同样讽刺的是,拥有华为以前渠道的荣耀,以极高的速度崛起。从荣耀50到荣耀60,从Magic3到Magic4,产品力上是能感知到荣耀被耽搁的大半年的。但和其他旗舰一样用骁龙芯片的荣耀,用销量向我们证明,单纯的产品力在绝对的渠道力量面前其实是挺无力的。这样的事实,又何尝不是扇在产品经理脸上的响亮耳光。余承东说华为会在明年强势回归,我们也很好奇,那时候的荣耀,会什么样的身份出现?

        手机市场每隔几年就会有“江郎才尽、已经看到天花板”的说法。2017年的小米MIX开启了全面屏时代,为智能手机续命2年;华为带起来的大底传感器和长焦镜头军备竞赛,又为国产旗舰提供了3年的发展期。

        而现在的手机市场和国内A股一样茫然,大家看不到未来的路。A股只有上下两个走向,而且总该会看到底部,但国产手机却越发迷茫。几乎被穷尽的外观设计、进入瓶颈期的屏幕、充电和拍照、轮不到国产厂商控制的SoC,都在提醒我们,手机厂商貌似也没找到下一个发展方向。但此时此刻,唯一能确定的是,下一个风口不是折叠屏。

        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目前主流安卓手机有什么差异性吗?

        现如今各种各样的智能机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厂商之间的竞争,对消费者来说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好的是厂商能够在竞争中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人们买得起好手机;坏的是机海营销让小白消费者不知所措 ,无从选择,想给自己买一部新手机,挑来拣去却难以满足需求。即便买到了机子,也和自己想象中的产品相去甚远。

        俗话说,换机还是图个省心。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机子,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小白消费者并不想去理解SOC(手机上的CPU)、内存、系统、CMOS(图像传感器)等等繁复的专业名词,他们只是想买一台符合自己需求的手机。 作为一个伪数码科技爱好者,我整理了一些自己常看的手机评测节目,供大家参考。

        依我自己的经验,国内的手机测评节目主要分为老牌强队和新生鲜肉两派。 老牌强队底子好,在内容制作方面经验老道,能给消费者许多独到的见解。新生鲜肉风格多变,在节目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希望大家看过节目后,都能成为朋友圈搞机小能手。

        Tips:以下评价仅代表作者个人主观意见,排名不分先后。

        这里的老司机都是中国手机测评界的开拓者,其中Zealer、科技美学、Fview三巨头更是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引导着消费者的购买导向。

        关键词:专业、极客范、高质量

CEO:王自如

        Zealer是我入门数码坑的启蒙老师, 当时看到王自如评测魅族MX2,被他的专业态度、细致的讲解和高质量的视频所折服,瞬间路转粉。从我大一到现在,Zealer经历了不少波折,其中著名的就是2014年那场“罗自翔大战” ,罗永浩因不服王自如对锤子T1的评测,公开在优酷上和王自如展开辩论,最终Zealer删除了锤子T1的评测视频并公开致歉。可以说,这是Zealer创建以来最大的一次公关危机。

        虽然这次事件给Zealer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在我心目中,自如的评测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有的人更新比它勤快,但是没它质量高,有的人讲解比它专业,但却没有它如此深入浅出,有的人评测比它全面,但却没有它的科技范。

        经过裁员风波之后,Zealer转型成为「科技生活第一站」。以科技数码知识普及内容为主,辅以少量手机评测。 想看新机评测的同学,可能会比较失望,因为Zealer的手机评测并不重视时效性, 往往新机发布1~2个月左右才会推出评测,而且并非每台手机都会专门进行评测。但是,Zealer的科技知识视频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Zealer Tips」这样的实用技巧,还有深度的「科技相对论」 ,如果你想成为朋友圈中的数码小极客,这些内容不可错过。

        关键词:青年画家、SQ(色情)男主播、二次元

CEO:那岩

        科技美学是我入门数码坑的好老师,其创始人那岩稳重又略调皮的性格非常吸引人,常被网友们戏称为「钠盐」 。该团队于2012年创建,一开始那岩完全靠自己的积蓄和网友打赏做评测,精神非常可嘉。 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科技评测团队,B站每期视频播放量平均有10万以上。

        而且,那岩的才华指数更是爆表。 在2014年,那岩在一段视频中展示自己用Galaxy Note3画「来自星星的你」的两位主角,先让你们来感受一下他的画功。

        虽然能明显看出绘画的痕迹,但在人物表情刻画上,已经逼近了照片级别, 而且别忘了,这是在5.7寸的小屏幕上完成的手绘画,怎一个牛字了得。那岩还透露说,他一共用了3万次描绘才完成 ,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科技美学初期的的路非常坎坷,曾因资金收入问题停摆过一段时间。 后来那岩受到大批粉丝感召,组建专业团队再度回归,在内容上重新进行了一次升级。

        科技美学的视频在包装上,都不会太精致,但胜于内容实在,其主打的「多机横评」覆盖产品很广,能够很好的击中消费者痛点, 给用户一个比较客观真实的购机参考。

        关键字:奔奔、奔姐

CEO:王奔宏

        王奔宏在去年年初新创立的科技评测媒体,视频短小,以体验感受为主。CEO王奔宏因其神似女性的声线,被粉丝们戏称为“奔姐”, 其在2013年曾创立猫眼分享网,主打科技产品体验评测。视频产出速度非常快,一般新品发布1周左右,你都能在猫眼分享网上找到相关评测。伴随着当时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也笼络到了不少粉丝。

        2015年,猫眼分享网不再更新视频,宣告关闭。 轻电科技继承了猫眼的衣钵,产品视频以体验评测为主。相对于科技美学和ZEALER来说,在专业度和内容包装上仍欠缺一定的实力。 不过相较于猫眼分享网时代,轻电的内容质量还是略胜一筹,文案实力也有所提升。

        对于一个刚建立不到一年的科技媒体,我还是很看好轻电的未来的。

        关键字:尾巴、文艺范、有温度

CEO:彭林

        前身为杀价帮 ,由创新工场投资,当时和Zealer、科技美学、猫眼分享网等群雄逐鹿,好不痛快。但随后资金耗尽停摆,暗淡收场。

        后接受网易投资,重整兵马重新杀入市场,成为评测界的一匹新兴黑马。主编彭林是产品经理出身,对好产品和坏产品都有自己独特见地,个人最喜欢看的就是评测最后的「尾巴」, 彭林总能够深入浅出的解读出产品的特点。

        爱否团队文案功底非常强,是评测机构中的文艺青年。 每每听到主讲读出视频中精致的文字,总会不知不觉融入到视频中,和主创一起感受产品的优美、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人文关怀。

        在内容包装上,Fview发挥还不太稳定。 每位主笔都要独立负责文案、配音、出镜等等环节,不像Zealer那样独立分开几个部门,专人专岗。所以最后的出品偶尔略显粗糙,不过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目前爱否也在不断往多元化跨界的道路发展,不仅限于手机评测,还推出了不少兼具创意的实用的内容。 除了有「宜家什么不能买?」这类生活技巧视频,也有「2016 年度星辰奖评选」这种科技圈集体盘点,还有「净水器消费者报告(原理篇)| 关于净水你需要知道的一切」这样的科技知识普及。

        除了上述所说的老牌强队,近年来评测圈也涌现了不少实力强劲的鲜肉,有娱乐节目TESTV、有主打个人体验的小白和大米,也有主打现场上手的吴阳。 如果说Zealer是中国测评行业的拓荒者,那么这些小鲜肉们则扮演的是搅局者的角色,为评测圈增添了不少人气。

        关键字:逗比、段子、不正经

CEO:菜刀老板

        这是一个披着科技媒体外衣的娱乐节目, 它里面有令人难忘的魔性祖传BGM、一流的后期特效、演员夸张随意的表演、精巧构思的神段子、唯美的航拍、老板的菜刀以及色影师的口罩......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记得第一次看到TESTV的那个下午,一下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花了一晚上把他们的视频全部刷完,从此就爱上了这个有点逗比的科技媒体。

        看到TESTV节目,我有理由相信,这家和外面的妖艳贱货完全不一样。 一般科技评测都注重向观众传递产品信息、技术理论等等严肃话题,TESTV则反其道而行之,注重使用者日常体验感受。正如TESTV团队所强调的一样,他们做的是「体验节目」而非「评测节目」。

        其节目主要分为「值不值得买」和「BBTime」两大类 ,「值不值得买」主要为各种消费数码产品体验,而「BBTime」是围绕他们为拍摄「值不值得买」而展开的开箱、 小故事、拍摄过程的周边视频,其拍摄创意借鉴了油管红人Casey Neistat的Vblog。

        在此推荐给小米无人机打10分那期节目 ,个人刷了三遍才罢休。

        关键字:大学生、微博控、独立评测人

CEO:小白

        小白是在校大学生,他靠自己的热爱撑起一间工作室,评测偏主观体验。 所以小白在自己的简介上强调:

        在视频中看得出,他的确非常热爱数码产品,并乐于把这种热情和粉丝共享。 工作非常勤奋,经常在工作室自己加班熬夜,只要有新机发布,一般会在10天以内产出测评。

        在内容包装上,小白的测评质量都比较一般 ,无论是从镜头、背景、数据、文案都缺乏了一点精致感,这种以速度求胜的方法能帮助媒体在初期迅速积累粉丝,但到达一定程度会遇到瓶颈,如果小白能够慢一点,精致一点,将来会更有发展前景。

        关键字:独立评测人

CEO:大米

        也是近期才关注的独立评测博主,口号是「有态度的科技评测」。大米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看他的评测就像是在听朋友点评手机,比较亲切。

        在内容产出方面,大米和频率和小白差不多,新机一般都会有上手评测,到手后会测试游戏跑分、响应速度、拍照等等功能体验,消费者能够亲眼看到机子在日常场景中的表现,比较客观真实,在圈子中口碑也不错。 普通消费者看他的视频,还是能够绕过不少坑。

        以几个机型为例:

        从上面的语句不难看出,大米的评测能够反映一定的市场声音,通过听他的讲解,用户都可以分辨出哪些机值得买,哪些不值得买。

        在内容包装方面,大米评测的套路和小白差不多,每期视频都按照一定的套路评测,缺乏一定的精致感和仪式感。不过其祖传菜刀开箱是一个比较好玩的环节。

        关键字:现场开箱上手、祖传迷之对焦

CEO: 吴阳

        一个名气很小的科技博主,我某天刷B站科技频道,无意中看到了这位UP主的华米手表现场上手视频。准确来说,吴阳的视频不算是手机评测,而是第一时间现场上手体验。 他的视频在B站上播放量平均有5~7万,这个数字可以比肩爱否、TESTV这些专业团队,经常在B站科技区游荡的小伙伴可能都会注意到他。

        吴阳做视频的热情很足, 如同一位数码记者,有发布会的地方,你可能都会见到他的身影。但是在内容包装上,吴阳做得不算好,甚至差于上文提到的博主, 就拿上手诺基亚6那期视频来举例子,在视频的第一分钟,就出现了一些科技迷都不能理解的错误:

        1.把 Windows Mobile 读作“Windows摸博”。

        2.说诺基亚被 Lumia 收购。

        3.说 诺基亚 6 是诺基亚第一款安卓手机。

        一般稍微关注科技圈的数码粉,可能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估计是吴阳面对镜头比较紧张,没想好如何介绍一款手机,也没做好相关的背景功课。不过,能够感受一下现场发布会的氛围,何乐而不为呢?

        一、老牌强队

        ZEALER、科技美学、轻电科技、爱否科技Fview

        二、新生鲜肉

        TESTV值不值得买、小白测评、大米评测、吴阳出品

        有这么强大的参谋团,大家购机是不是多了一分保障呢?在此祝各位新年搞机顺利啦~

       

        文/小伊评 科技

        当然还是有的。

        硬件同质化并不只是体现在手机行业,电视,冰箱,空调等各行各业其实都广泛存在,只不过由于这些商品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等,所以才会显得比较神秘。

        而手机则不一样,一个稍微关注一点数码资讯的消费者可能都会知道5000块钱的手机和1000块钱的手机有什么本质差别——性能,屏幕,外观。

        但是如果把这个问题换成“5000块钱的空调和1000块钱的空调有什么差别”,我估计大部分人都无法给出比较准确的答案,殊不知很多看上去长得完全不同的空调,里面的压缩机可能都是一个型号的,那么这算不算同质化?

        所以,归根结底并不是手机的硬件趋同,而是因为现在手机行业的信息太透明了,大到处理器的型号,小到扬声器的尺寸都能在手机官方网站上查询得到,你在其它行业能见得到么?根本不能。在这种高度透明的情况下,手机厂商想要在硬件上做出多么惊世骇俗的创新正在变得越来越难。

        但是,如果你要细细去区分的话,不同手机品牌之间的产品差异其实还是比较明显的,各个品牌的侧重点也都不太一样,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谈一谈这个问题。

VIVO :追求体验至上,但比较保守。

        品牌特色: 质量过硬,产品定位明确,注重用户体验,在产业链中极具话语权,企业战略偏保守,但是在技术创新上比较激进。

        差异化配置: 微云台,蔡司T*镀膜,Origin OS,120W快充。

        VIVO在国内市场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存在,相比于小米和华为,他在国内网络舆论中的存在感极低,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网络撕逼,发布会上也很少提及友商的产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非常低调的品牌,目前在国内以及亚太地区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小米和OPPO,成为了第一,而且势头保持的依旧非常不错。

        那么VIVO的成功有什么秘诀么?其实就是体验至上,主打长期主义,这一点和苹果还真有那么点相似

        我们来具体举几个例子:IQOO Neo 5这款手机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这款手机通过在后置成像体验上的优异表现迅速在2500元档出圈,各大评测机构以及个人对于这款手机的成像素质也是赞不绝口。

        但是你仔细看他的后摄模组的配置就会发现,从硬件上来讲,它并不出彩,因为他的主摄只是一枚IMX598,1/2英寸的感光面积,4800W像素,和同价位动辄配备一亿像素,6400万像素的手机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

        但是,这只是表象,因为硬件决定上线,而调教决定下线。

        这枚Senser是VIVO找索尼专门定制的一个传感器,在产品上也已经迭代了两代,对于这颗Senser的调性,VIVO拿捏的恰到好处,可以充分发挥出他的优势,而且VIVO为了提升成像体验,还给IQOO Neo 5用上了OIS光学防抖。OIS防抖其实是一个不太具备宣传属性,但是对于成像体验提升极为明显的配置。

        IMX598+OIS防抖的硬件成本真不一定比一枚三星HM2的成本低,但是VIVO仍旧选择了前者,由此就可以看出,VIVO更在意的是用户实际的体验,而后续的评测也证实,VIVO的这个做法确实是更加行之有效的做法,如下所示,截图来自于大米评测,IQOO Neo 5的成像素质甚至可以和4000元档的小米11打个有来有回,甚至在某些场景还会更好。

        VIVO在系统层面的调教也同样如此,不管是VIVO之前的Funtouch OS还是现在Origin OS,在系统更新频次,功能更新幅度方面都是国产手机品牌当中最慢的,之前也有很多人为此抨击VIVO系统万年不更新。但是,VIVO系统的稳定性却是目前几个国产手机中表现最好的,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会遇到什么恶性的BUG,系统体验的连贯性保持的非常好。VIVO的这个思路和iPhone很像,以追求更加为稳定的体验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然而,和其保守的姿态不同的是,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却显得非常激进, 历史 上第一款具备真正意义上全面屏形态的手机是由VIVO率先发布,并且采用了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升降式结构;此后还有微云台,蔡司T*镀膜,120W快充以及马上要发布的独立ISP芯片,你会发现,自从在2018年转型之后,在技术创新方面,VIVO一直走在前列。

        总结来看,如果你比较追求“简单的好用”,那么VIVO手机很适合你。

小米:追求极致堆料和丰富的功能,

        品牌特色: 依旧保持极客精神,追求硬件堆料和丰富的系统功能,在系统功能创新方面更加激进。

        差异化配置: MIUI

        相较于VIVO的稳定,小米的表现则更加符合一个“互联网”品牌的特点,用过小米手机的应该都知道,小米MIUI系统的更新频次非常快,功能也最丰富,每一次更新都会加入很多有意思的小功能或者是对于之前Bug的修复,这种快速的产品迭代策略和互联网企业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也确实可以给一些追求功能创新的用户带来很正向的体验提升。

        但是快速的迭代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就是产品体验不够稳定,这一点从当下MIUI12系统上就能看出了,经常是修复了一个Bug的同时又会出现另外一个Bug。

        而小米的产品大多也都以极为丰富的堆料而著称,小米11,小米11Pro,红米K40等都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几乎配备了其所在价位段手机所应该具备的所有配置——双扬声器,NFC,红外,有线/无线快充,X轴线性马达等等,配置非常齐全,如果你对手机没有特别的要求,那么买小米的手机绝对不会出错。

        总之,如果你是一个想要尝试新功能的用户,小米的产品很适合你。

荣耀:目前主要以产品ID设计作为主要切入点。

        在脱离华为之前,荣耀一直是一个主打性价比的品牌,但是在脱离华为之后,荣耀则是以ID设计作为自己撬开市场的核心优势所在,荣耀V40,荣耀50系列再到当下的荣耀Magic 3无一不是利用其超越同价位产品的优秀ID设计和外观质感作为主要的卖点。就拿荣耀50来说,曲面屏+背后戒环的设计在2000来块钱的价位段真·没有任何对手。

        总之,如果你想要选择一款在ID设计方面有所建树的手机,荣耀的产品一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OPPO:介于小米和VIVO之间

        OPPO现在的定位有一些迷,他既不像VIVO那么追求稳定,也没有小米那么激进,整体处于小米和VIVO之间,OPPO旗下的三个品牌——OPPO,realme和一加,除了realme之外,其他两个主品牌发布的产品在定位上都有一定的问题,这也是OPPO目前份额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

        曾经的OPPO手机主要以屏幕作为主要切入点,但是随着其它厂商的发展,OPPO在这一轮的竞争中显得有一些跟不上时代,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多少叫好又叫座的产品出现。

        三星手机屏幕拍照牛;小米手机参数好看;蓝绿厂嘛,就主打拍照,子品牌冲个性价比;华为鸿蒙系统很厉害,溢价有点卖情怀;荣耀可能要走蓝绿的路子了,也看外观和拍照。

        建议使用鲁大师对比测试,查看性能差异及性价比。

       好了,今天关于大米手机 评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大米手机 评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大米手机 评测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